Copy. 在先秦后的儒家伦理下,「忠」是「孝」的升华,你臣子弑君相当于儿子杀父。当年司马昭派人杀了曹髦,所以说他无君无父。
之后阮籍在跟司马昭一起听到有个执掌审判的官员说有儿子杀母亲的案件时,讽刺了一句「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嘻!杀父亲都可以,更何况杀母亲呢?)这句话就是在讽刺司马昭弑君,是不忠,当然也就是不孝。
当时跟他们一起听审判的人都「怪其失言」,司马昭也听懂了阮籍是在讽刺他,就反驳了一句:「杀父亲,是天下罪大恶极的事,而你认为可以吗?」
阮籍感觉气氛不对,也害怕了,就只好用话语缓解一下,说:「禽兽认识母亲而不认识父亲。杀父亲,是禽兽;杀母亲,禽兽不如。」大家才心悦诚服。
后人读到《陈情表》中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就会觉得是在讽刺司马家无君无父。
这种“特色”命题的幽默之处就在于,每一个词都装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最后说出一句逆天的唯心判断。
还有一个经典模板:你很饿,你想吃饱,但是吃了四个馒头才吃饱,因此前三个馒头都没有达到吃饱的目的,结论是第四个馒头是最好的,以后都要一直吃第四个馒头。